对网络与社交媒体中匿名性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问题,以往这方面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它消极的一面,认为人类在虚拟世界的非理性行为和它有紧密的关系。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对互联网的社会治理中,更多人相信实名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也正是由于匿名性是虚拟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核心特征,所以探寻它对人类行为的积极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道德勇气入手探讨了匿名性增强网民道德勇气的机制。成果于2023年7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

文章用四个研究证明社交媒体匿名性能够提升个体的道德勇气。研究1考察了社交媒体匿名性与道德勇气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2通过操纵感知匿名性探究了匿名性对道德勇气的影响,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3引入了感知风险作为匿名性对道德勇气产生影响的中介机制,同时把道德意义感作为匿名性影响道德勇气的边界条件;研究4则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具有生态效度的社交媒体行为数据,在真实网络情境中对假设进行再次验证。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匿名性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道德勇气,感知风险和道德意义感在二者关系中起中介和调节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研究结果不仅为匿名性的积极影响提供了证据;而且研究揭示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对当今网络与社交媒体环境的治理也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让人们表现出非理性行为,也可能让人们有揭露黑暗的勇气。正如本研究的作者潘欣羽博士在朋友圈所说:我们支持一个有选择的社会,即使看似“有害”的东西也应该被规范而不是禁止,例如互联网的匿名性,有选择总比没有好。

文章第一作者潘欣羽是侯玉波课题组2021届硕士研究生,现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侯玉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发展系的王琪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这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125)资助完成。

Xinyu Pan, Yubo Hou, Qi Wang(2023)Are we braver in cyberspace? Social media anonymity enhances moral courag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3.107880.


2023-07-20